鼎定南北朝碧海思云

第306章 博弈博弈再博弈

“娘子,你们来啦。”不提胡太后在羽林军大营如何,躺在木制大“浴缸”之内的卫铉看着围拢而上的尔朱英娥、尔朱女英,心中深为诧异。

“我们也来泡泡。”尔朱英娥已经洗去脸上和手上花花绿绿的颜料,她看到卫铉泡得过瘾,落落大方的除去外衣,身穿肚兜、亵裤进入“浴缸”,与卫铉一起泡澡;此外还让尔朱女英除衣而入。

如果单纯从身材来说,卫铉更喜欢妖精也似的尔朱女英,她姿色不俗、婀娜有致;熟透了身子较之青涩的尔朱英娥、徐月华、修容、艳姿,更加的丰腴诱人。此时眼见姐妹二人大大方方的坐在两边,他也不客气,一手揽着一个。

尔朱英娥被浴汤泡得懒洋洋的,她偎依到未婚夫怀里,眯着眼儿道:“阿郎,今天下着碎米雪呢,你竟在大风大雪中要了元季聪,也不怕断在她体内?今后可不能这样了。”

尔朱英娥从小就听过很多荤话,她听说男子冬天都不敢在户外撒尿,一旦他们在户外撒尿,尿水立刻冻成一道拱桥也似的冰。

她也不知真伪;可是今天比下雪的时候还要冷上几分,而卫铉竟然在数十丈高空要了元季聪;她生恐卫铉以后又来,继而断在元季聪体内,于是认真的好言相劝。

卫铉听得啼笑皆非,他知道英娥什么都不懂,所说之言也是真心劝谏。唯一的可能是被身边的“大姨子”或徐月华忽悠了。

尔朱女英身子一僵,随即面红耳赤、鼻息咻咻软靠在“浴缸”边缘。

卫铉淡若止水和尔朱英娥说话,他从善如流的说道:“季聪忽然情难自禁、欲罢不能,我只好让她扶栏对面皇宫,日后肯定不会了。”

“他们元家人,真是……真是让人无言以对,不过听女英说,她也是个可怜人,既然她交出了身心,阿郎也不能负了人家。”尔朱英娥靠着边缘,双眸微闭的说道:“女英,你说是吧?”

“女英?娘子与你说话呢。”卫铉道,尔朱女英嘤咛一声,整个人缩进“浴缸”之内,“咕嘟咕嘟”的喝起了水。

卫铉连忙把她捞起。尔朱女英浮出水面,又羞又气的喷了卫铉一口水。

“哈哈、哈哈……女英喝了我们三人的洗澡水。我也来……”傻乎乎的尔朱英娥也不嫌脏,她觉得好玩,乐不可支的含了一口水,她本想喷卫铉一脸,却被卫铉左臂无意一撞,不由自主的咽了下去。

卫铉目瞪口呆。

尔朱女英明白自己刚才发生了什么,她再也泡不下去了,又羞又愧的说道:“郎主、娘子,水太脏了,我们出去吧。对了郎主,韦将军、李将军回来了。”

卫铉是不介意的,反正他又不喝;不过尔朱女英手足并用的滚了出去,而尔朱英娥也跑出去扶人;且又听说韦孝宽、李穆归来,于是依言而出。

。。。。。。。

沐浴更衣完毕,卫铉来到左偏堂。只见王佑、韦孝宽、李穆、卫天、陈元康、赵彦深、裴昂之、陈嘉之、梁御、李远、辛威俱在。

众人一见卫铉到来,纷纷起身行礼:“见过主公。”

卫铉入座道:“免礼免礼,都坐吧。”

“喏。”众人重新就座。

卫铉目光看向韦孝宽、李穆,问道:“此行如何?”

“主公,羽林军的大营都快荒芜了。我们进去的时候,感到很不可思议,里面的枯草都有这么一尺多高。”说着,韦孝宽双手还给卫铉比划了一下。

韦孝宽这个人非常有意思,虽然本质上是个奇材异度、纬武经文、温和正直,好读经史的人,但是他为人十分洒脱、言行举止发乎自然、对吃穿住行都没有追求,他在上党没有买房置产,直接住进了卫府。

按照他话来说,上党只是大家一个驿站,洛阳才是大家永远的家,所以没有必要在每到一个地方、每置一个房产。

受此影响,卫铉一手提拔上来的韩轨、若干惠、寇洛、厍狄干、石忠、刘朝、徐义、姜衍、王思政、斛律光、王雄、怡峰、苏绰、独孤信、李穆等人,也纷纷仿效。

“世态变迁,羽林军已经不是高祖孝文皇帝时的羽林军了,现在的羽林军是彻底废弛了。高祖孝文皇帝所募集的十五万大军坐镇中枢、虎步四方,令内外宵小望而生畏、心惊胆战;故而高祖孝文皇帝汉化革新之时,皇亲国戚贵及代北贵族纵然有诸多不满,也是敢怒而不敢言。可惜,高祖孝文皇帝英年早逝。”

对于孝文帝之死,现在都是众说纷纭,多数人都说孝文帝有吸食五石散的特殊癖好,都说孝文帝吸食了五石散后,变得神志不清。而且除了五石散以外,孝文帝还让医生徐謇为自己炼制“金丹”,认为只要吃了金丹就能够延年益寿。只不过,金丹未能成功炼制出来,他就死了。

与此同时,还有各种各样的阴谋论,其中最让人信服的一条是孝文帝触犯太多人的核心利益,所以被人毒死。

至于具体因何而死,怕是现在的皇族宗亲都说不出个所以然了。

卫铉沉吟至此,接着又说道:“如今用兵频繁,以至各地军民避役成风,天下各州各郡更是无精兵勇士举荐。而羽林军的屡战屡败,又让人视从军为送死,所以没有兵源补充的羽林军的没落,属于是情理之中。”

“主公所言极是。”陈元康久在洛阳,身边又有李神轨点拨,使他对羽林军极为了解,点头道:“其实很多人都明白羽林军存在的弊端,但是想要改变,实在是太难了。如今四周军费开支沉重,朝廷已无余力在中原内地募集精兵了。就拿去年秋天募集的两万士兵来说吧,他们号称是精兵,然而实则是无所事事、只想混口饭吃的市井无赖、地痞流氓,他们军纪涣散,其战力定不如前方作战的州兵、郡兵。”

众人听得深以为然。全天下的有识之士都明白羽林军已经没落了,其中弊端也很清楚,但是没人办法扭转过来:其原因就是魏朝这些年一直在打仗,而打仗就代表会死人,再加上羽林军去年的表现实在太过拉垮,谁还愿意从军送死啊?

与之相对,靠近战场的各州郡就不同了。地方军士兵的背后是父母妻儿、个人产业;他们为了家人、为了产业,只能勇往直前,奋死作战;只要在争战中不死,那么他们都能蜕变成精兵。如此接二连三的在战争中‘优胜劣汰’,最后剩下的军队肯定就是顶尖的精锐之军。一旦朝廷对他们的死活不管不顾、不闻不问;地方大将又能赏罚分明,他们心中自然只有地方大将。

朝廷为了遏制地方军阀的发展,只能拼命打压;但是如此一来,与朝廷为敌的就不仅仅是地方军阀的家族,还包括同仇敌忾的整支强悍军队。而最为典型的,无疑就是尔朱荣及其麾下忠心耿耿的嫡系军了,朝廷如今对尔朱荣打压的越严重、其麾下将士对尔朱荣越忠诚。

“我朝内忧大于外患,南方武备又不可停;想要改变现在的状况,不仅需要大量时间、人力、财力,还要朝廷拿出破而后立的气魄,但朝堂诸公各有心思、各有诉求、各有顾虑,岂能达成‘破而后立’的共识?”

卫铉心知这是一个难解的结,而武举算是胡太后走出军队改革的第一步了,但是从李神轨没有说出组建新军这一点来看,居中博弈的胡太后还是如履薄冰、顾虑重重,根本就不敢放开手脚行事。叹息一声道:“不说这些烦心事了,你们见过于谨没有?”

“回主公,末将见过于将军了。”双方见面的时候,以认识于谨的李穆为主,故而此刻由李穆来答,只见他有些为难的说道:“我等相谈甚欢,不过于将军固然对主公怀有好感,可是我和韦将军提起招募之时,始终左顾而言他;可见他并无前往上党任职之心。”

“既然于谨另有选择,那就算了。”卫铉已经知道答案了。他对于谨的拒绝之举虽然感到有些遗憾,却也没有放在心上。毕竟他自己麾下已经拥有无数史上留名的名臣名将,这些人如果一一成长起来,可谓是人才济济,名臣如云、将星璀璨。就算缺少一个于谨,也不会给他带来丝毫影响。

况且他现在庙小,治下只有九郡,若是因为安排大量新近涌入的顶尖人才而疏忽现有文武,反而给自己的基业带来巨大创伤;若不安排,又会导致新近涌入的顶尖人才失望离开,不利于日后的招募。所以包括人才在内的方方面面都要以苦心经营为上,而不是一味的盲目的求多、求大。

“喏。”李穆应道。

“主公。”王佑起身把一份册子递给卫铉,说道:“这是您向尚书省吏部、兵部举荐的名册;尚书省于一个多时辰派人送回,请您过目。”

卫铉接过册子翻阅,他没有看自己举荐的名单,只是看下方的盖印以及签署的时间。

这个册子是他提交的行台属官名册,于初三上交尚书省,从上交的时间、以及盖印和签署的时间来看,尚书令元徽半个时辰之内就盖印和批复了。七兵曹在元徽署名之后的一个时辰,也盖上印章、签署名称和时间。草草上位的、忙了一天一夜的兵部尚书李神也在今天清晨于七兵曹一旁,盖上了兵部印章、签署了自己的名字和时间。

从流程上说,都没有问题。兵部尚书李神轨的表现,透露出来的态度,更是让卫铉无从挑剔。但是吏部曹尚书崔孝芬竟然拖到今日未时三刻才盖章、署名。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。

他合上册子,抬眸向众人说道:“我向朝廷的名单全部通过了,但是吏部曹尚书崔孝芬拖到今日未时才印章、签名;这显得十分合理。长史,我们是不是得罪他了?”

崔孝芬是什么出身,卫铉都不清楚,自然不知自己是不是无意得罪了对方,但是他明显察觉到对方刻意拿捏自己,所以他才这么问。

“主公,崔尚书是博陵崔氏子弟,不过我们与二崔没有丝毫瓜葛,恩怨更是谈不上。然而崔尚书之女是至尊嫔妃之一。也许他正是因为此故,所以刻意刁难一番。”王佑是都督府长史,其职责是协助卫铉处理公文等事,他自然看过了这份名册,而且也窥出个中的奥妙了。

但是崔孝芬因何拿捏卫铉,王佑此刻也说不上来。他唯一的感觉就是崔孝芬作为皇帝元诩的岳丈之一,极可能和安平郡太守张庆、泰宁郡太宁高德正是同一类人——他们三人都是元诩的死忠分子。而卫铉表现出来的态度是为胡太后效力,所以崔孝芬故意为之。

“大家都给我记住此人,我也不是说非要与之敌,但我们明白了对方来路;日后加以留意的话,总是不会吃亏的。”卫铉也想不出所以然,可他十分认可王佑之论,若不然,对方为何无缘无故的拿捏自己?

“喏。”众人应道。

王佑等大家安静下来,又向卫铉拱手道:“主公,尚书省参知政事陈宇送来这份名册时,娘子让卑职赠送价值一百多两黄金的五盒螺子黛。”

“……”卫铉闻言无声,自家娘子真是聪明,“五盒螺子黛”的本钱最多就是几串钱,然而那什么陈宇肯定视之为“价值一百多两黄金”,然后透露很多内幕。

不出卫铉之所料,王佑又道:“陈宇颍州陈氏子弟,他收到娘子重礼,说了一桩极为关键之事:他说都官尚书袁翻举荐太府少府冯豫为御史右中尉,主察上党行台军政,此项倡议获得中书令郑俨、中书舍人徐纥等人同意。”

王佑看了卫铉一眼,又道:“如果不出所料,朝廷会通过此项决议。若冯豫为御史右中尉,对我上党定是不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