鼎定南北朝碧海思云

第333章 与太后抢人

夕阳西下,落日余晖落在都督府屋脊梁檐之间,为上党这座权力最高之地披上一层绚丽彩衣。

个人官房之内,卫铉正在观看念贤、段荣、柳师道等人统计上来的名册,上面载有骁勇军和果毅军、威武军、扬威军、斥候军、辅军、屯田军、郡兵将官的信息;大到镇将、小到什长,一应俱全。除了列有各级将领的特长、家庭人口、现址以外,连其祖其父和原籍也写得十分详细。由此可见骁果军高层都是用了心的。

不远处,送来名册的陈元康、赵彦深跪坐在坐榻上,安安静静的等待着。

陈元康为都督府司马、赵彦深为都督府主簿;卫铉两人交给念贤、段荣、柳师道后,令三人将部分繁琐重要的军务交给他们处理。

陈元康和赵彦深才华横溢,兼通军政,皆是王佐之才。卫铉授予他们大权,无比信任的托付大事,让他们倍受感动之余,对公事的认真态度几乎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。

尽管他们此前没有接触过骁果军、上党行台各种新奇陌生的政令,然而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之内,便掌握各种政令以及处理军政的诀窍;无论再如何繁杂的事情,他们都能以最简单方式梳理清楚。

这份处理军政要务的水平、高效的办事效率,念贤等人是远远比不上的。

卫铉放下手中名册,正要开口说话,外面传来苏绰的声音:“主公,督军朱岱林前来求见,已迎入会客堂奉茶。”

“朱岱林终于是按捺不住现身了。”卫铉嗤笑一声,起身吩咐道:“我们与令绰见见此人,看他究竟是何来意。”

“喏!”陈元康、赵彦深起身应命。三人出了官房,与苏绰走往前方。

苏绰现为上党郡长史,代替卫铉处理郡中事务,相当于是代理郡守。不过都督府乃是由上党郡郡府更名而来,故而郡级官员也在都督府办公,这也方便了大家一起议事,免得大家来回奔波。

四人不多时来到会客堂,只见一名中年男子面色沉肃的跪坐在席位上,一旁案上香茗动也未动。

那人看到一个身形颀长、英气勃勃的少年带着苏绰与另外两人步入厅堂,即刻起身,拱手深施一礼道:“下官朱岱林见过卫都督。”

“卫某一介武夫,不敢受督军大礼。请坐。”卫铉挥了挥手,众人坐定之后,卫铉向朱岱林问道:“果毅军和斥候军早就出兵相州,督军没有随军督促兵事,因何逗留上党?”

“果毅军、斥候军是都督先锋之军,下官自是要随中军出征。”朱岱林不曾想卫铉这么不给面子,他干笑一声道:“下官数日前接到朝廷急报,河北北部普降大雨,无法再战,故双方休战已久。而杜洛周和葛荣内部分歧很严重,两者分道扬镳,各行其事,其中杜洛周军主攻燕州,葛荣军与讨北大都督李神对峙于幽州、瀛州之交。”

“葛荣负责南方战场,他除了自己军队,还有杜贼任命的幽州刺史王延年、幽州司崔绍、范阳太守卢琰、范阳都督房豹,此四人驻军于范阳武阳,主要防止定州刺史杨津率军北上。他们受杜洛周之命,一心防御,但葛荣却坚决主战。朝廷之意,二贼间的矛盾是朝廷获胜的关键。”

叛军成分复杂,人心各异,很多秘密都守不住;只要前方的元彝、李神、元孚、杨津等人有心,就能打探到很多核心机密。而朱岱林转述的内容便是李神打探而来。然而此讯先到洛阳,又从洛阳送达壶关城,所以朱岱林所谓的“急报”早已变成“晚报”。

反倒是上党行台因为和李神、裴衍保护密切联络的缘故,故而卫铉早已得知这些消息,甚至比朱岱林更多、更新、更详实。

卫铉听罢,淡淡的问道:“只有这些?”

朱岱林被卫铉占据主导,心中略感郁闷,只得颔首道:“回禀都督,下官正是为此事而来。”

“急报已经收到,我会让果毅军军主窦泰、副军主石忠密切关注河北战事,李大都督但有所命,他们即刻引军北上。”卫铉看了他一眼,抬手道:“时候不早了,督军如果没有朝廷令我出兵之令,请回吧!”

朱岱林发现耍嘴皮子功夫没用,深吸了一口气,直接问道:“都督,河北战事异常重要,要如何才肯出兵?”

“我当然知道这场大战重要。但朝廷没有出兵之令、李大都督也没有邀请我出兵,岂能贸然进军?况且威武军、扬武军、辅军、屯田军草创未久,将士们疏于战阵,如何是敌军对手?”推拒完毕,卫铉又道:“督军久在朝廷为官,多年来劳苦功高,窝在洛阳当个小吏有什么意思?恰逢行台吏官查出高都郡太守太洛稽平夏贪污索赌贿、草菅人命,我打算向朝廷举荐督军接任此职,亦能让督军一展才华,你以为如何?”

朱岱林是寒门出身,祖籍青州乐陵。他到上党以后,固然和冯氏眉来眼去、夹缠不清,但是他与兄长朱元旭是胡太后一手提拔上来的人,卫铉也不好过多计较。而高都郡太守太洛稽平夏已经被王佑、崔肇师处死,朝廷一定派人接任太守之职。

卫铉等人一致认为与其让其他势力的人来接任,倒不如主动举荐身为胡太后心腹的朱岱林。因为朱岱林比大势力成员纯粹一些,也符合胡太后心意,更重要的是此人出身比较纯粹,容易拿捏。

“都督不是说笑么?”朱岱林谏闻言脸色一变,他明白卫铉这是让自己配合行军、甚至是携手隐瞒朝廷,故而开出这种优渥条件。但是南上党四郡军政经过此番清洗后,大量上党郡学学子、骁果军兵将填补郡县中低层官员的空缺,从而让卫铉自下而上的掌控了四郡。

南四郡用不了一年时间,也会变成北三郡这般,成为卫铉的核心之地,自己要是到高都郡当太守,那是真的太守吗?政令怕是连郡府大门都出不了吧?

识相的话,或能当个清闲太守;若不识相,大概率是“暴毙”身亡、丧于贼手。

生死操控于人手,这如何得了?

“我没有说笑,此为肺腑之言。”卫铉看出对方的担忧之处,又安抚了一句:“督军无须多心,只要为国为民者,我皆优厚以待,更不会让某些高位形同虚设。也不存闲散之职”

朱岱林在上党日久,清楚卫铉的秉性为人,此时得到保证,顿时怦然心动。他们兄弟二人虽然是胡太后提拔起来的人,但事实显然不是那么一回事。胡太后国事繁忙,接触的臣子都是位高权重之辈,哪里顾不上他们?他们既没有主官举荐,也没有施展才华的平台,自然做不出什么耀眼政绩了。

兄弟二人志存高远,想要光宗耀祖,但是等到了宣光政变、等到了元乂上台双垮台、等到了胡太后再度临朝,却始终等不到晋升、或外放之令;故而走上了冯豫的门路。然而卫铉比起冯豫子虚乌有、遥遥无期的承诺,无疑是可靠得多。

只不过改投门庭之事,影响重大;一个不慎,轻则臭名远扬,重则身家性命难保。委实让朱岱林难决,他嘴唇翕动了一下,缓缓道:“都督好意,下官感激不尽。然一些事还需思考、斟酌。”

“可以,督军请便。”卫铉明白对方动心了,有了改投门庭之心,不过他也不介意使用“二臣”,一是这是一个君择臣、臣亦择主的乱世,故而很多史上名将留下“朝秦暮楚”、“朝三暮四”之名。

二是卫铉用人,从来没有拘泥于对方在历史的名声好坏;只要自己打造一个清朗的平台,且用得好,对方就是贤臣良吏;反之,对方才是奸佞之臣。与此同时,他也没有拘泥于对方有没有史上留名,他看重的是能力,比如范宏、杜皎、柳师道、崔肇师、卢楷等人就没有什么名气,可他们的能力不见得比一些名人差。

据卫铉打探到的消息来看,朱岱林才华出众,熟知政务,亦是一个州郡之才。一旦朱岱林因为向自己妥协得以出任高都郡太守,既能安胡太后之心,他本人也只能顺着行台大势和政策走,否则的话,他根本做不出什么名堂。

如此久而久之,朱岱林肯定被其他势力扣上“上党派”的帽子,想甩都甩不掉。

朱岱林走后,苏绰笑着说道:“朱岱林看来是拒绝不了太守之职了。接下来,他不但不会成为主公绊脚石,反而能够利用督军身份帮助主公做事。然而主公与太后抢人,恐怕有些麻烦。”

对于南四郡官层,大家定下的策略是让朝廷的人变成自己的人,而朱岱林是寒门子弟,拉拢起来远比世家子弟更加容易。他也不会影响到卫铉对高都郡的掌控。

“令绰多虑了。”陈元康久在往洛阳,又是李神轨的门客,知道的东西肯定比苏绰多得多,他说道:“今之大魏四处漏风、拆东补西,魑魅魍魉横行天下。太后看似高高在上,手中实权其实非常少,太后如今唯一能做的就是平衡各方势力、帮各方势力分权分钱。宗族和各大势力之所以没有掀翻太后,主要是他们需要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帮着分权分钱。”

“她既要与多方势力博弈,又要请各方势力出兵出钱,助她平定叛乱。哪里有多少精力关注主公啊?”

“长猷此话可谓是一语中的。不过要怪就怪胡太后在河北战场下了一步臭棋。”卫铉喝了一口茶,摇头叹息道:“她去年其实可以让大魏转危为安、可以再立威望。要是她没有多疑猜忌,去年使元深为大都督、元融为副都督,再派四万羽林军支援,葛荣早就亡了,而杜洛周的处境也不会好过。正是因为太后那走了那一步臭棋,使魏朝、使她本人步步艰难;若不然,哪有后面接二连三的惨败?哪有今日的焦头烂额?”

一听此话,陈元康、赵彦深、苏绰皆是深以为然。

默然半晌,陈元康拱手问道:“听主公之意,无论李大都督邀请与否,都要出兵了?”

“对。”卫铉点头道:“威武军和扬武军、辅军、屯田军有了缓冲的时间,将士们已然熟悉最基本的战阵之术,他们固然不如骁勇军和果毅军,但是比起叛军的乌合之众强了不止一倍,我也放心了。除了要带他们去河北建功立业以外,还有就是吃大户。”

卫铉规矩骁果军将士在营操练、或在外出征的时候,将士们都是一天三餐;一顿两个夹肉胡饼,每个胡饼用面半升、一两肉,一名士兵一天就是六升面、一斤二两肉。

诚然不算丰盛,将士们却吃得饱,还有肉食。而羽林军即便出征在外,士兵一天也就是二升口粮罢了,肉食更是罕见之极。真不知羽林军将士怎么够吃的。

但是这样一来,骁果军三万一千五百将士的消耗相当惊人,所以还是让李神、裴衍请客几个月比较好。

卫铉抬头看了外面的天色,长身而起,说道:“时候也不早了,你们三人随我回家用膳吧。”

苏绰也是个工作狂,直言拒绝道:“多谢主公,卑职尚有诸多政务要处理,就不去。”

陈元康亦是毫不犹豫的说道:“主公,我与彦深也要回营复命,就不去了。”

“……”